市委、市政府印发《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
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分为三个部分:一、总体战略;二、战略任务;三、战略实施。
《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首都教育举足轻重,至关重要,贯穿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之中,是全国政治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文化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窗口,是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建成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新时代首都教育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北京篇章的应有之义。
《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新时代首都教育现代化,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引领具有首都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发展,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强大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建成理念先进、体系完备、质量优良、环境优越、保障有力的首都教育,构建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的终身学习环境,满足新时代首都人民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要,使北京成为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为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重要支撑。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到本世纪中叶,首都教育达到发达国家前列水平,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先进城市,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是:建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面普及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高标准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有力支撑城市发展、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残疾儿童少年都享有适宜的教育、形成充满活力的终身学习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
《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眼首都教育发展未来,重点部署了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十二项战略任务:
一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战线,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完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积极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细化各学段德育目标内容,实施一体化德育课程,把德育融入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重视和加强美育工作,加强劳动和实践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育人工作机制,推动全社会合力育人。
二是优化资源供给,提供更公平更充分的教育服务。适应学龄人口变化,合理规划布局幼儿园,分阶段、分区域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规模,大幅扩大郊区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标志性职业院校。分区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围绕重点区域加强规划建设。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紧密结合对口支援地区实际需求,深化教育对口支援与合作。
三是加强内涵建设,发展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质量教育。全面强化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首都教育质量标准。健全以师资配备、生均拨款、设施设备、教育用地等关键要素为核心的标准体系。针对教学组织、课堂教学、实践实习、考试评价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制定指导性规范。构建首都特色课程教材标准体系。健全人才多元化发展培养体系,鼓励学校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系统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更加科学公平的考试评价机制,健全学校内部质量控制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评估制度。
四是服务首都发展,提升科技创新驱动的支撑能力。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立并完善市属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引导学校科学定位,实现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高标准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平台,深度参与“三城一区”建设。完善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加强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实现创新人才的阶梯化培养。完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和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五是立足传承创新,打造首都文化发展繁荣的高地。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文化建设,提炼学校精神,打造学校文化品牌活动,把握学校文化发展方向。拓展优质文化艺术资源,加强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着力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依托首都社会科学资源优势,加强新型高端智库建设。
六是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严格执行本市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控制职业教育整体规模,强化基础教育支撑引导作用。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整体提升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水平,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教育发展,促进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加快区域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七是推动合作共赢,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培养集聚国际化人才。深化“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合作,加强教育领域中外人文交流,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树立“留学北京”品牌,稳步扩大留学生规模。建设国际化特色学校,完善涉外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广泛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分享北京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
八是倡导尊师重教,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育人才队伍。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创新师德管理机制。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非师范院校参与的开放灵活的教师培养体系。完善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完善教育人才支持服务体系。全面优化教师管理方式,完善教师准入机制,健全教师管理机制。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同步调整联动机制,优化绩效工资结构和发放办法。对贡献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显著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九是适应科技变革,实现信息化与教育深度融合。构建市级主中心、区级和高校子节点协同工作的教育云基础环境体系。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完成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对接。发展“互联网+”教育服务体系,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建信息化教育管理模式,推进管理的精准化和决策的科学化。
十是满足学习需求,构建融通便捷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学习者成长成才立交桥,完善招生入学、弹性学习和继续教育制度,畅通学习成果转化渠道。完善全民终身学习制度环境,建立各类学习成果认定标准、学分标准、学分积累和转换机制。拓展继续教育渠道,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社区学院提供多样化教育与培训项目。增强社区教育供给,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不断提升学习型城市建设水平。
十一是强化教育投入,保障教育可持续发展。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政府教育投入机制,拓展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推进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优化教育投入使用结构,推动投入重点向教育质量提升、内涵发展、课程教学、人才培养、教师队伍、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转移。加强教育经费的使用、监管、审计与绩效评价,全面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十二是坚持共建共享,实现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教育法规体系,健全教育法规实施机制,完善教育执法监督机制。完善政府教育治理方式,推进教育科学民主决策,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实现教育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便捷化。增强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依章程自主办学的实施机制。完善社会参与教育治理机制,提升社会参与教育治理能力。提升教育督导能力。依法保障督导机构独立行使职能,强化教育治理事中和事后的督导。
为确保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的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在战略实施上,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不断强化纪检监察工作,营造首都教育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是强化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坚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夯实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统一战线与群众工作,坚持不懈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三是统筹推进目标任务落实。将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纳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体系中。细化分解首都教育现代化总目标,细化完善重点领域配套落实政策,合理设计和细化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形成一区一案、有计划有步骤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生动局面。
四是不断完善监督评价机制。建立首都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机制,对首都教育现代化的各项指标进行跟踪分析和实时监测。将首都教育现代化推进情况作为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督导检查。
五是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首都教育现代化的第一动力,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针对制约首都教育现代化全局的重大问题,集中力量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攻坚。
六是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广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及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准确解读规划内容和相关配套政策,为首都教育现代化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问答解读
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市教委负责人就文件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1.问:请介绍一下《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答:制定《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首都实现了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发展实现了新飞跃。2018年9月10日,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回答了关系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发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动员令,为新时代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10月18日,全市教育大会成功召开,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向高潮,发出了全面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动员令,在首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2017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201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编制《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面向2035年描绘教育发展的远景蓝图,为新时代开启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指明方向,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进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有力举措。
2.问:《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有哪些突出特点?
答:《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在总结首都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面向未来描绘教育发展蓝图,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出发,对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设立目标任务,为建设教育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回应群众期盼。文件立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直面首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各类矛盾,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设计首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让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大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是体现前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分析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和科技变革对首都教育的新挑战、新要求,努力把握未来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明确了首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四是彰显首都特色。坚持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把首都教育放在“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大局中,深入思考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首都教育,怎样建设首都教育”这个问题,提出与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的教育发展战略,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3.问:首都教育在“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中发挥什么作用?
答:首都教育举足轻重,至关重要,贯穿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之中,是全国政治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文化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窗口,是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围绕政治中心功能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围绕文化中心功能建设,立足传承创新,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文化建设,激发文化艺术创新创造活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打造首都文化发展繁荣的高地。
围绕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推动合作共赢,培养集聚国际化人才,全面扩大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着力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
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建设,完善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科技创新驱动的支撑能力。
4.问:如何理解首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答:在战略目标上,《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对标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安排,在深入分析首都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到2020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达到发达国家前列水平。同时,提出了十个方面的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一是建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二是全面普及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三是高标准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四是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高中阶段教育;五是职业教育有力支撑城市发展;六是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七是残疾儿童少年都享有适宜的教育;八是形成充满活力的终身学习环境;九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十是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这些目标的确定,以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为依据,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体现了教育要同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首善标准相匹配的目标要求。
5.问:围绕首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文件谋划部署了哪些战略任务?
答:根据首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二项战略任务,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从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出发,逐一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五项任务,包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首都文化发展繁荣的高地、提升科技创新驱动的支撑能力、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促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二是从教育自身深化内涵发展出发,提出四项任务,包括,提供更公平更充分的教育服务、发展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质量教育、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育人才队伍、实现信息化与教育深度融合。三是在形成教育共建共享合力方面,提出三项任务,包括,构建融通便捷的终身教育体系、强化教育投入保障教育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这些战略任务从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出发,既立足当前,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突出补短板、夯基础,又着眼长远,反映了时代要求,顺应了未来发展趋势。
6.问:如何确保首都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的实现?
答:为确保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的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在战略实施上,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不断强化纪检监察工作,营造首都教育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是强化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坚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夯实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统一战线与群众工作,坚持不懈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三是统筹推进目标任务落实。将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纳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体系中。细化分解首都教育现代化总目标,细化完善重点领域配套落实政策,合理设计和细化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形成一区一案、有计划有步骤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生动局面。
四是不断完善监督评价机制。建立首都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机制,对首都教育现代化的各项指标进行跟踪分析和实时监测。将首都教育现代化推进情况作为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督导检查。
五是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首都教育现代化的第一动力,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针对制约首都教育现代化全局的重大问题,集中力量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攻坚。
六是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广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及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准确解读规划内容和相关配套政策,为首都教育现代化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来源:2019年9月17日,首都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