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巡视专栏» 首轮巡视“回马枪”透露三条反腐新信号

首轮巡视“回马枪”透露三条反腐新信号

      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日前在全国两会上表示,2016年,对已经巡视过的单位要杀“回马枪”。这轮巡视“回头看”明确在辽宁、安徽、山东、湖南4个省进行,这在党的十八大以来还是第一次。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2015年,已有至少15个省份和部分部委组织开展了巡视“回头看”工作。

      从上到下的巡视“回马枪”因何而来?有何深意?两会代表委员和专家对其中透露的反腐新信号进行了解读。

      信号一:巡视工作常态化,越往后执纪越严

      “‘回马枪’在中央巡视首次出现,意味着巡视工作已经实现常态化,巡视制度更加完善,巡视监督更加深入。”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表示,“回马枪”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标志着巡视工作常态化,巡视制度更加科学完善。

      “中纪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深化专项巡视,紧盯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必要时杀个回马枪,开展‘回头看’。”侯欣一说。

      “新华视点”记者发现,在中央首轮巡视“回马枪”之前,各地的“回头看”工作已经广泛开展。根据中纪委官网的信息梳理统计,2015年以来,已有湖北、云南、贵州、广西等至少15个省份以及交通部、农业部等至少5个部委明确组织开展巡视“回头看”工作。

      江西省在2015年下半年进驻56个县开展巡视“回头看”,去年底,贵州省委对已巡视过的19个县(市)和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开展“回头看”。工信部在去年9月,对此前已巡视的6个单位开展巡视“回头看”,督促整改落实,强化巡视成效。

      对于巡视“回头看”对象的选择,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认为是“出其不意”。下一步中央还会对哪些地区和单位杀“回马枪”?“都有可能,而且越往后执纪越严,这样才能形成持续震慑。”高波说。

      此外,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分析,巡视“回头看”,也带有“对巡视本身进行‘巡视’的意味”。这种既考“答题人”、又考“监考人”的制度安排,目的是通过对效果的评估进一步完善巡视监督体制。

      信号二:打破“过关”心态,反腐“利剑”时刻高悬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首次杀出“回马枪”,是对已巡视过的地方、单位发出警示:莫有高枕无忧的“过关”思想,只要违纪违法,“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落下。

      在一些地方,确有干部存在“过关”心态。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杨震等专家说,在基层有人认为巡视工作是“一遍过”,只要“挺过眼前一关”,就有出头之日。

      天津市临港经济区管委会办公室原主任石力是因“过关”心态最终“落马”的典型。记者采访了解到,他先因公款大吃大喝受到党内严重警告,从某种程度上认为已经被处分过了,算是“过了关”,“心理压力”小了。因此没过多久又“旧病复发”,公款高消费娱乐,同商人权钱交易,最终被“双开”并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吉林省通化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陈丽华表示,中央巡视开展“回头看”,就是使巡视的利剑高悬,震慑常在,真正反映了反腐力度不减、节奏不变的决心。

      信号三:督促改进落实,治理“为官不为”

      “巡视‘回马枪’的重点是检查有没有遗漏的问题,以及巡视整改落实情况。此外,还可以深入发现新问题和新线索。”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金马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泽林等代表委员说。

      以江西省委巡视组“回头看”为例。巡视组前次巡视广昌县,干部群众反映沙霸、菜霸、路霸猖獗,而“回头看”时,发现问题仍没得到较好解决,百姓反应强烈。于是,巡视组加速推动落实,敦促该县“拧上发条”进行整改。

      在促进整改老问题的同时,“回马枪”还能及时发现新问题。中南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吴晓林表示,很多地方距离上一轮巡视已经过去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其间不少地方主要领导干部岗位调整,发展中也面临新问题。对新问题“再了解”,对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再整改”,可以形成持续性监督。

      汪玉凯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有些改革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巡视‘回马枪’对于治理干部‘为官不为’问题也具有很强的推动力。”

      截至去年底已有11大类重大工程累计投资超5万亿元,但国家巨额投资的溢出效应并不十分明显,对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带动不如预期。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郭乃硕表示,“为官不为”严重影响了改革效率。

      郭乃硕说:“巡视‘回头看’对干部要求将比首轮巡视更高,既要督促查处不作为,也要鼓励敢作为,让反腐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