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师德师风建设典型案例
编者按: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报送师德师风建设典型案例的函》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通知》(鲁教师函〔2022〕41号)要求,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典型案例评选工作。经各级教育部门、各高校推荐,省级专家评审,共遴选出10个师德师风建设典型案例,现予以公布,供各地学习借鉴。
省教育厅在《关于公布师德师风建设典型案例的通知》中,要求各地各校持续强化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勇担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优良的师德师风、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案例一:以制度清整师风 以机制优化师德
青岛市教育局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相关文件精神,青岛市教育局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配套机制,着力构建立体化、多层次师德师风建设体系,用制度的力量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教师成长生态。
一、顶层设计,构建师德师风制度体系
自2014年开始,青岛市陆续出台8个师德文件,搭建起师德建设工作制度体系,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把握发展全局。《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青教通字〔2020〕70号),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提出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总体要求,为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严格底线管理。青岛市先后下发3个文件,对有偿补课和收受礼品礼金等师德失范行为强化“禁止令”,戴上“紧箍”。2020年,青岛市教育局官网和青岛各大媒体发布《关于对〈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有偿补课及收受礼品礼金等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进行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收获了社会各界的宝贵建议和广泛支持。严禁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收受礼品礼金等师德失范行为成为社会共识。
加强过程管理。2021年,师德考核指导意见的出台首次将师德师风作为独立考核项目,师德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有机衔接,教师师德考核结果直接与教师学年度考核结果挂钩,真正落实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考核的第一标准,确保将师德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巩固了师德建设成果。
二、“三个梯队”,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榜样”梯队,正向引导。通过“师德教育月”发掘师德楷模,评选“最美校园人物”,开展榜样学习活动。通过举办报告会、开展专题研讨等形式,让榜样“走上台讲出来”,从而使“校校有典型,身边有榜样”,推出一批教师榜样,为最美教师注入活力。
“最美”梯队,高位驱动。今年,全市中小学校700余名榜样教师参加“最美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评选。经层层推举,111人参加市级评选,最终评出30名“最美教师”、29名“教书育人楷模”。数年来,我市获得省级荣誉的人数每年位列全省前茅。青岛第六十六中学校长相佃国上榜“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四有”梯队,以德育德。2021年,我市启动“师德月宣讲”活动,深入区(市)和基层学校宣传师德政策。引领广大教师对照每月市民及家长通过各种举报渠道反映的问题反思自己的工作,用身边人的身边事激励广大教师用行动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激励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
三、“三明”办法,筑牢师德师风之基
明底线行为,实施师德警示教育制度。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育广大教师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基本规范。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楷模,维护教师职业形象,提振“师道尊严”。
明处理办法,让惩处工作规范有据。2020年,青岛市教育局出台《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有偿补课及收受礼品礼金等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有偿补课和收受礼品礼金等师德失范行为及具体处理流程,为区市和学校的查处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制度规范和实践指导。对查实的师德失范教师进行“季通报”,其中典型案例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公众号进行全市公布,查实师德失范教师逐年减少。今年,青岛市作为唯一的地方部门参与了教育部《教师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的制定工作,完成了课题并推出了“青岛方案”。
明结果使用,强化师德第一标准。2021年,出台《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考核指导意见》(青教通字〔2021〕146号),明确师德考核正负面清单,对出现10类负面清单行为情形之一的,一经查实,直接认定师德考核“不合格”。对师德失范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按规定撤销教师资格,直至解聘。《指导意见》以制度建设筑牢师德底线、划出师德红线。
四、“三一”考评,激励教师向阳生长
一套考核体系。开展师德考核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教师职业行为的迫切要求,也是直面社会热点、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切实抓好“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举措。《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考核指导意见》把师德师风作为独立考核项目,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师德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师德考核要求、程序、等次、结果使用等内容,将师德考核与绩效考核有机衔接,与教师学年度考核结果挂钩,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评审等的重要依据。
一项完善补充计划。为进一步细化师德考核过程性评价,发挥考评工作的正向引导效能,2022年,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师德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在现有的评优树先、师德考核等工作基础上,重点推进中小学教师师德实践记录评价项目。以定量和写实相结合的方式健全过程纪实评价,同时强化结果使用,定量记录项目兑换相关工作经历,写实记录项目作为评优选树重要依据,引领广大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深入开展师德实践,并作为教师履职尽责、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一支师德志愿团队。师德建设重在教育引导,教育引导重在实践转化。市教育局2005年培育“支教岛”志愿服务团队,旨在将志愿服务与促进师生成长相结合,与提升教师品德修养和学识水平相结合,引领广大教师知行合一,在师德实践中争做“四有”好老师。17年来,该团队已有志愿教师1万余名,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乡村地区送教下乡2000余次,免费接收乡村校长来青岛跟岗培训215期3000余人,开展线上普通话和钢笔字、粉笔字培训数百期,辐射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乡村地区。
案例二:深化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建设靶准新时代立德树人风向标
潍坊市教育局
近年来,潍坊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机制、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培养造就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队伍,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更有温度的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旗帜鲜明定导航,把好师德师风建设“方向盘”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率先制定创新加强新时代师德考核工作的10条意见,建立涵盖全市9.6万名教师的师德考核电子信息库,将师德师风与办学满意度挂钩,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联,突出落实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第一责任,建立师德考核长效机制。坚持“一校一方案”科学制定师德考评方案,全体教师85%以上通过后实施,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落实学校师德评价自主权。坚持师德前置审核,本学年师德考核达不到优秀等次的,不得参加市级以上评先树优、评聘高级职称、认定导师型教师层级,当年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今年7月,重新修订《潍坊市新时代中小学教师从教行为负面清单》,再次明确教师从教不得触碰的“红线”,亮出“底线”,对学校出现严重有违师德行为并造成不良影响的,取消年度考核及各项评优评先资格。
二、厚植情怀培根基,垒好师德师风建设“初心石”
构建师德建设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机制,将师德建设与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推进。在全市教育系统扎实推进师德专题教育活动,建立“十个一”重点任务推进机制,清单化落实,办出成效。将每年9月作为“师德建设教育月”,通过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师德政策宣讲、先进典型推介、师德楷模评选、教师集体宣誓承诺等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组织实施“有计划安排、有形式创新、有学时要求、有时间节点、有督促检查、有效果总结”的系统化师德学习培训,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全面提升政治素养、师德涵养和专业能力。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积极实施“青蓝工程”,聘请专业本领硬、师德水平高、师风作为正的教师为成长导师,引导青年教师业务与师德素养同向同行,更好地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三、深挖典型树标杆,讲好师德师风建设“身边事”
建立市、县、校一体的教育系统师德重大典型推选机制。采取“走下去挖掘、推出来公示”“层层发动、广泛参与”等方式征集师德典型案例104个。2021年,认定第六届“潍坊名师”30名、首批潍坊市新时代校长领军人才培育工程人选50名、“潍坊最美教师”31名、“潍坊市教书育人楷模”60名、“潍坊市青年教改先锋”99名、“潍坊市优秀乡村青年教师”99名,评选潍坊市第十九届优秀教学成果400项。不断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重拳铁腕击失范,掌好师德师风建设“离合器”
建立师德师风失范专项整治制度,通过视频观看、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充分利用已查实的负面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引导教师以案为鉴、以案明纪,对照查摆自省,从中吸取深刻教训,算好“经济账、名誉账和良心账”,切实筑牢“不想”的思想自觉。畅通市、县、校三级举报投诉渠道,在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公布各县(市、区)教师有偿补课投诉举报电话和邮箱,将25980张《有奖举报公告》张贴到每个小区、村委、社区,并在大众潍坊网等媒体、平台广泛发布。发布《潍坊市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有奖举报公告》,在全市范围内首次开展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有奖举报活动,切实发挥震慑作用。组建市、县、校3支巡查队伍,负责对包靠的县(市、区)、学校开展不定期巡查和暗访调查,建立网格化巡查机制,明确县级巡查每月不少于4次、学校巡查每月不少于6次的规定任务。
五、凝练特色树品牌,做好师德师风建设“永动机”
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依据学校办学实际,创新形式内容,着力打造师德特色文化品牌机制,不断提振教育系统干部教职工的精气神,营造奉献担当、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潍坊中学立足“幸福潍中”特色文化,建立教职工子女成长中心,关爱教职工子女,解除教师教学后顾之忧,激励教师安心、热情从教;寿光一中打造“温暖一中,因您而美”特色文化理念体系,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案例三:涵养正文化 育师德师风 树学校品牌
青岛市李沧路小学
近年来,青岛市李沧路小学深化“养正”办学理念,多措并举创新师德教育方式,用学习教育,促内生动力;用基地建设,立师德示范;用宣传引导,树师德楷模;用育人导师,炼师德之能;用专项整治,净师德阵地;用监督考核,守师德规范。学校通过抓长效机制、抓内涵发展、抓创新突破,重点推进师德师风“六项工程”建设,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要求,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学校传承百年老校文化,把“养正”教育作为办学的核心要素,创新解读“养正文化”内涵,形成了“养正立人”的办学理念和“启蒙心性,养正德行”的办学宗旨。在“正心为本,修身为基”的校训感召下,打造“正心笃行,心向内求”的校风、“身正智教,博学善导”的教风和“品正趣学,弘毅善思”的学风,做到“惟正而行,向阳而生”。
一、学习教育,促内生动力
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六个一”学习教育行动,即举办一次师德报告会,举行一次师德交流会,每人写一篇心得体会,做一名全员育人导师,对照“正风聚力,提升工作作风”开展一次反思活动,每人制定一份整改方案,引导和培养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化人,争做新时代立德树人“大先生”。
二、基地建设,立师德示范
以青岛市“宫雪丽名班主任工作室”为引领,依托“养正”青年读书会,先后开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读书沙龙、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专题论坛、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主题演讲等活动,通过广揽专家,聚合工作室,建立以学习为主导、以研究为主体、以工作为主线、以课堂为主阵地、以骨干教师为纽带的教师发展机制,为学校优质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三、宣传引导,树师德楷模
以学习“身边的微榜样”,争当“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为引领,积极树立宣传典型,用身边的真人真事诠释师德内涵,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幸福感、责任感、使命感,提升教育的社会美誉度。
四、育人导师,炼师德之能
育人导师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引路人,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辅导员。校长担任总导师,推动全员导师制落到实处,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围绕“学校蒙养10项育人品格”,依据导师特长,确定10个类别育人导师,从“仁、义、礼、智、信、勤、健、雅、新、悦”10个方面指导学生成长。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每月一主题,导师通过导师课、共进午餐、实践活动、师生周记、个别谈话、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和家庭开展团队活动或进行个别化沟通,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关注每名学生的身心发展,点亮每名学生的梦想。育人导师为师生的共同成长赋能。
五、专项整治,净师德阵地
扎实开展“树师德、正师风”专项整治警示教育活动,推进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工作。每名教师认真对照《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典型案例自查自纠,以案为鉴,以案明纪。学校公众号发布《致全体教师一封信》《致家长一封信》,接受家长、社会的监督,以“零容忍”的态度向违反师德师风行为“亮剑”。
六、监督考核,守师德规范
良好的规章制度是提高约束力、增强凝聚力的主要机制。为此,学校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师德学习制度、师德承诺制度、师德师风评价标准、家长及学生民主评议师德师风制度,引导广大教师正确认识开展师德考核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理解和支持师德考核工作,积极参与师德考核。在考核中注重师德考核与绩效考核、教师管理的有机衔接,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师德考核工作的客观、公正。
近年来,依托“六项工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师德建设实践,引导广大教职工不断提升师德涵养,自觉淬炼师德师能,推动学校进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先后荣获“首批山东省文明校园”“首批青岛市五星级阳光校园”等荣誉称号,连续6年被评为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区教育工作绩效考核明星单位。5名教师获评“山东省优秀班主任”等。
案例四:以党建之力成就师德之美
济宁市第四中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教师要严慈相济、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为广大教师如何更好地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有情怀的好老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
济宁四中党总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紧跟时代,肩负使命,将“心怀仁爱,让每个生命赢得未来”作为学校育人理念,号召广大教师“致良知、做良师”,以爱育人、以爱化人,甘为人梯。
学校不断强化党建阵地在师德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紧密融合,创新举措,开展了“星耀工程•四中在行动”党建品牌建设,以党建带团建,取得良好效果。具体分为总支之星领航学校发展、支部之星锻造战斗堡垒、党员之星勇做创业先锋3个层面,以党建之力铸就师德之魂,润泽师德之美,锻造出一支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一、总支之星——领航行动
强化党总支政治引领,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党总支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坚持把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把教师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要求贯穿学校的具体工作中。
学校党总支为突出“红色主题”,让“新时代红色课堂”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安排了“5+X”学习教育活动,即“瞻仰一次旧址、参观一次展览、观看一场专题片、朗诵一段党章、参加一场宣讲报告会”等,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增加富有年级特色的活动内容。
在党总支领航下,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史为主题,开发独有的党建课程,开展师生红色教育“专属课堂”。“红色研学”“红色演说”“红色展演”等活动让教师们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
二、支部之星——堡垒行动
学校围绕“培根铸魂,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规范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支部示范引领作用,面对急难险重工作,支部一班人冲锋在前、奋战在先,团结带领全体党员教师履职尽责、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树立起支部班子的良好声誉。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时,积极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师德师风建设要求,组织教师开展对党建和师德师风建设的专项课题研究以及两者共性问题的学习研讨,收集和分析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
党员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党员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党员,又是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为党育人。这就要求党员教师必须坚持党性和师德的内在统一,在党员的教育中融入更多的师德教育内容,把师德师风的学习纳入教师的培训计划、培养方案中。
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中,主动寻找与师德师风建设更好结合点。学校在党员培训中融入师德师风教育内容,强化支部党员学习教育效果。及时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党建主题活动。把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生活中,贯彻到课堂中,落实到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中。通过“支部之星之堡垒行动”,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学校3个党支部被评为济宁市教育系统“五星级党支部”。
三、党员之星——先锋行动
强化党员“以点带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师德水平。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党性观念强、业务水平好的党员教师和领导干部担任师德导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在政治上对他们进行“传帮带”,增强党员和党组织在教师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选树一批优秀党员和教师中的师德标兵、教学能手,让他们起到典型引领的作用。让党员教师挂牌上岗,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把先锋的形象树起来,把先进的标尺立起来,带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师德师风建设中去。
为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学校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一二一”党员先锋行动。每名党员教师包保、帮扶一名青年教师,用党性修养为青年教师培根铸魂,助推青年教师成长;每名党员教师帮扶两名“困难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每名党员联系一个班级,形成“班级成长共同体”。党员教师联系班级的良好做法使学校班级文化不断丰富,班级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形成“班风正、教风严、学风浓”的班级样态,先后有7个班集体获得“市级优秀班集体”称号。学校形成了以“带思想,共同进步;带能力,共促发展;带成长,增强素质;带品行,提升品德;带班风,共树形象”的良好局面。
通过“党员之星之先锋行动”,教师们的仁爱之心、爱岗敬业精神得以传承,“让每个生命赢得未来”的理念得以深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得到彰显。一批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祖国未来负责的教师队伍迅速成长起来。
近年来,学校通过“星耀工程,四中在行动”党建品牌建设,师德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一支心怀仁爱、爱岗敬业、团结奋进、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展现出良好的教师形象,赢得良好的社会口碑。先后有6名教师获得“济宁市最美教师”称号,8名青年教师获得“济宁市教学能手”称号,12名教师被评为附中教育集团优秀党员教师,30多名青年教师当选学校“月度人物”。持续开展的党建工作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整体提升。
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党总支书记张磊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案例五:依托孔子故里中国教师博物馆打造师德师风研修“新杏坛”
曲阜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孔子故里独特的地缘优势、文化优势、平台优势,依托全国唯一的中国教师博物馆开展师德涵养研修,搭建特色平台,汇集特色资源,推动特色研究,开展特色教育,深入探索传师德、研师德、习师德、弘师德的新路径、新模式,贡献师德师风建设的“曲师经验”,努力打造广大教师溯源问道、明德修身、见贤思齐的“新杏坛”。
一、立足独特优势,突出研修特色
(一)平台特色:全国唯一教师博物馆
以“民族文化记忆、教育历史遗产、教师精神家园”为定位,建成了全国唯一教师文化主题、师德教育特色的教师博物馆,填补了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空白。博物馆承担了教育部交给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藏品重大任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勇于创新奖”,省“十四五”规划将其列入重大教育工程。博物馆展览以“教师之道”为主线,藏品以教师文物为主体,已成为教师研修、学生研学、公众濡染尊师重教传统的特色平台。
(二)资源特色:孔子故里独特优势资源
围绕开发儒家圣地和教育遗产涵养师德的特色资源,以孔府、孔庙、孔林等儒家文化圣地作为重要的教育载体,把孔子教育智慧、儒家师道传统等儒家思想精华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将反映教育历史和教师活动的教育文物、史料文献等教育遗产作为“活教材”,集聚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
(三)培训特色:沉浸式体验式培训
围绕打造“问道杏坛”特色师德涵养培训模式,借助全国唯一的教师博物馆,以及孔府、孔庙、孔林等世界文化遗产,开展现场教学、体验、研修,通过形象直观的教育文物、身临其境的展览、文化圣地的熏陶,做到“一件文物就是一种教育、一堂展览就是一门课程、一位名师就是一个榜样、一场研修就是一次提升”,增进教师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实现对优良德行的内化。
二、构建完善体系,探索有效模式
(一)推出研修金课,打造教师研修目的地
发挥儒家文化圣地优势及中国教师博物馆特色平台优势,开发了理论阐释课、案例分析课、实践体悟课、文化涵养课、专业提升课五大课程模块构成的“教师之道”培训课程体系,精准设计了不同课程模块的授课目标、课程形式、授课内容,探索符合“认知、体悟、内化、拓展、践行”德行培育路径的师德培训课程体系;聘任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等师德楷模为“杏坛导师”,组建多领域的培训专家队伍;发挥基地人才智力优势,积极提供社会服务,组建专家组,为驻地多所中小学提供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科研指导和决策咨询服务,帮助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教师素养能力提升培训;融入教育教学体系,面向全校师范生开设“中国教师博物馆师德教育专题”公选课,为新进教师开展师德教育培训;拓展师德教育空间,为纪检监察干部、党外知识分子开展现场教学;积极打造师德教育在线研修平台,开发师德教育网上资源,收集整理了160余部教育大家和师德楷模的影像资料,联系教育大家后人讲述名师故事。目前,依托中国教师博物馆,为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近50所高校、30所中小学的数万人次教师开展了现场教学和师德研修。
(二)推出系列师德教育活动,传承弘扬优良师德师风
深入挖掘中国教师博物馆特色资源,策划和组织举办了“教师大讲堂——跟着名师学从师”“师德公开课——走近教书育人楷模”活动,先后邀请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魏亚丽等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分享感悟和心得;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支持下,圆满承办了“感谢恩师,你我同行”大型公益活动,组织省内近20所高校参加感谢恩师活动;利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庆祝教师节等重要节点,策划形式新颖的教育活动,包括发布庆祝教师节献词、举办“重温师德格言”诵读活动等;发挥儒家文化优势,孔子第79代嫡长孙孔垂长揭牌了“杏坛学堂”教育项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推出“与师德楷模面对面”沉浸式党课,为党员干部讲授师德楷模的感人事迹,把师德教育与党员教育融合推进。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获得各方面的充分肯定,《依托中国教师博物馆传承弘扬尊师重教文化》入选“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
(三)推进师德师风理论研究,为师德研修提供理论支撑
注重发挥平台优势,整合学术力量,在儒家文化涵养师德、道德教育理论研究、师德理论研究等领域产出了一系列学术成果。《教师的哲学》荣获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一等奖;出版大型丛书《论语文献集成》,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在山东省第三十四、三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各获得一等奖1项;在《高等教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四)打造礼赞教师文艺精品,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
围绕创新师德教育形式、拓展师德教育载体,策划“教师礼赞文艺精品工程”,策划排演了国内首部师德教育主题的孔子文化舞台剧《夫子》,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策划和排演了赞美乡村教师的舞蹈《桃李不言》,公开演出后引起强烈反响;策划和排演了以黄大年、张桂梅等8名师德楷模为人物原型的师德教育微话剧,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8周年之际公开演出,受到高度评价;成立了“大学生师德宣讲团”,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以师道传承人的身份,走进大学生中间,走进中小学校,讲好师德楷模故事,赓续民族文化记忆,涵养教师精神家园。
案例六:创新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师做“大先生”
青岛科技大学
近年来,青岛科技大学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拓宽工作路径,形成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全链条、全过程管理,教育引导全校教师争做为人师表的“大先生”。
一、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筑牢教师理想信念
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和学校《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印发《党支部工作考评指导办法》《党员量化考评指导办法》,增强教师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严格落实党委常委会“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及教职工理论学习制度,制定学习安排,定期下发党支部组织生活指导意见、编发学习资料,依托教职工大会、“三会一课”等方式,采用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讲课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深化教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深入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占比100%全覆盖,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训,数理学院数学系党支部入选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化工学院化工原理教研室党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积极做好在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近3年来,年均发展教师党员20余名,党支部战斗力持续增强。加强教师党员先进典型选树力度,涌现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汪传生、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张霄、青海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聂广明等先进典型。
二、以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抓实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持续深化“学党史,明师德,正师风”师德专题教育成果,启动“树师德,正师风”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确保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四史”、新时代师德规范、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等相关内容,抓好新进教师培训,常态化推进师德培育涵养,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协同推进。编发《师德警示教育手册》《教师师德手册》,常态化开展师德警示教育。通过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办法》等,实现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从入口、过程管控、考核监督的全链条管理。持续加大先进典型选树力度,连续开展“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青科大年度人物”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全面发掘培树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代表。
三、以疫情防控为练兵场,深化教师使命担当
今年3月初,奥密克戎突袭岛城。学校党委积极响应省委、市委号召,迅速打响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党员干部、教师迅速进入战斗状态,聚焦“三尺讲台”主责主业,请缨逆行校园防疫一线,为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彰显了高尚的师德师风。
校园封闭管理期间,校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同各级领导干部、学生工作队伍、后勤保障人员等一起立即入住,24小时在岗待命,与师生同甘共苦、共渡难关。党委书记、校长分别为教师、学生讲授“防疫思政课”,引导师生深刻认识疫情防控中的中国制度优势。第一时间成立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让党旗在校园防控一线高高飘扬。教师主动将伟大抗疫精神、抗疫先进事迹及感人故事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教不拘于形式,学不困于地点,全体授课教师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中“无缝切换”,成为学生线上学习的引领者、个性化学习的辅导者,做到了线上、线下授课“同质等效”。学工队伍、授课教师协同发力,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关照与帮扶,全方位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为抓手,全面促进师能提升
新时代思政课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决定了思政课教师特有的职业使命,决定了思政课教师理应成为引领高尚师德、优良师风的旗帜与标杆。学校严格落实校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常态化走进马院开展交流座谈、现场办公、随堂听课,共同支持思政课“金课”建设。
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立项项目、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和课程思政优秀课堂为抓手,学校着力通过课程思政促进师德养成与师能提升。截至目前,已开展3批共126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立项;评选出15名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个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学校获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3门研究生课程获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本科课程获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五、以育人场景为依托,拓宽思政工作路径
着力搭建文化场景。拍摄五集《师道》专题片,发布访谈类节目“青科会客厅”,编辑制作《科大优秀教师事迹选编》,以30个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身边人、身边事感染教育更多人投身立德树人全过程。同时,通过校园网、校报、官微等多种融媒体平台,高频度、立体化宣传优秀教师、集体典型事迹,年均发布典型事迹100余篇。通过座谈会、表彰大会、“为教师亮灯”公益活动、“尊师重教,铭记师恩,从给老师让座做起”主题活动等形式,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突出塑造“办实事,解难题”场景。学校持续落实教师思想动态调研制度,积极开展师情大调研,定期举行与教师座谈交流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思想状况和合理诉求,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改革建设发展。注重做好科大家风的“传帮带”,出台《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常态化开展师资培训,全力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铺路架桥。
案例七:以“师德师风建设年”为抓手全面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山东师范大学
为进一步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山东师范大学决定把2021年作为“师德师风建设年”,通过一整年的全面发力、重点攻坚,努力把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一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以“师德师风建设年”为抓手,以师德专题教育、师德师风警示教育为依托,从基础建设着手,强化全员、全过程教育,注重结果考核评价,完善奖励惩戒体系,扎实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
一、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
学校印发《关于成立师德建设委员会的通知》,成立学校师德建设委员会,加强对全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部署实施、考核督导,落实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和校长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切实担起责来。各院级单位党组织成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是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组织实施本单位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实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学校与院级单位党组织签订《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书》,各单位与教职工签订《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明确纪检监察、组织、宣传、人事等部门相应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委教师工作部牵头抓总,各部门各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有效联动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格局。
二、认真组织师德专题教育研讨
认真落实教育部部署要求,积极开展“师德专题教育”。设立“第一议题”制度,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精神等纳入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全校各单位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将“四史”学习作为广大教师思想政治的“必修课”,通过主题党日、座谈会、专题研讨会、师德涵养基地现场教学等方式,组织学习研讨130余次。
三、积极开展师德宣讲培训
学校围绕“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政策规定开展全员培训,组织专家学者、学院(部)主要负责人、中小学校长进行系统宣讲解读,同时进行学习督导和效果测评,做到全员覆盖、应知应会、必会必做。如新闻与传媒学院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永庆作师德专题报告;地理与环境学院邀请中科院南京地理所研究员姚士谋作《不忘初心,爱所敬业》报告。
四、全员开展师德警示教育
配合省教育厅开展的“师德警示教育”,学校在师德建设公众平台推出警示教育资料,为各教学科研单位印发师德师风文件规定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师德失范问题典型案例等材料,结合师德违规常见问题,对照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重点强调课堂教学、关爱学生、师生关系、学术研究、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正面规范和负面清单,讨论剖析原因、对照查摆自省,引导教师以案明纪,做到警钟长鸣。
五、严格师德考核督导和师德失范行为处理
学校印发《师德考核办法(试行)》,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推进师德师风全员全过程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评价纳入职称评审,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导师遴选、评优选先、项目申报等方面的资格。在全校开展人事人才工作大调研,把师德师风专项调研督导作为首要内容,发放2000余份师生调研问卷,形成师德调研报告。聘请57名师德师风监督员,设立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印发《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明确师德负面清单、师德失范行为的处理措施、程序和问责措施,强化底线约束,形成震慑机制;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建立师德师风重大问题报告、师德师风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对违反师德师风要求的坚决查处,绝不纵容包庇、姑息手软。
六、突出师德教育宣传重点
学校在师德教育中突出教育培训重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举办新聘教师培训班,进行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和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作为教师入职教育的第一课和加强师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健全教职工理论学习制度,每周四下午组织教职工开展集体学习。发挥教职工党支部政治优势,将师德规范作为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工党支部书记轮训、民主评议党员等的重要内容。着重打造融媒体平台建设,在官方微信上推出“师德专题教育学习资料”等栏目,为广大教师学习交流提供了便捷条件。通过官网、校报校刊、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反映各单位师德师风建设成效,营造了良好氛围。
七、构筑多层次师德荣誉体系
学校积极构建以“双十佳”为主体的师德师风荣誉体系,认真开展十佳教师、十佳工作者评选,举办先优教师风采展,发现和培育先进师德典型,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切实发挥优秀教师的典型引领作用。每年召开庆祝教师节座谈会,连续3年举办全校教职工荣休仪式,做好从教30年教职工表彰工作,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荣誉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齐鲁最美教师和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评选。
近3年来,学校教师中有1人获评全国模范教师,1人获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个团队被评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人获“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2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3人获山东省高校思政类年度人物奖项,6人获评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
案例八:“五聚五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济南职业学院
近年来,济南职业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7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教师〔2019〕10号)和教育部《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的通知》(教师函〔2021〕3号)要求,从顶层设计出发,聚焦“五点聚力”,紧盯“五项提升”,持续巩固师德专题教育成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一、聚力加强党的领导,组织建设“赋能提品”
师德师风建设,重在组织和引导。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切实履行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成立教师工作委员会,印发《中共济南职业学院委员会关于成立教师工作委员会的通知》,标定教师工作委员会组织分工、工作职责、成员部门共性职责及具体职责。充分发挥党委教师工作部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统筹作用,提高干部队伍思想认识,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明确各院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健全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压实了各部门职能职责,形成了师德师风建设长效运行机制,打造出“党建+师德师风建设”融合创新品牌。
二、聚力强化规范遵循,制度建设“强基提档”
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正面教育引导,制定《师德师风先进集体与个人评选办法》等,定期表彰和奖励在师德师风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建立师德师风动态问题研判制度、师德师风工作通报与年度报告制度,并持续完善教职员工岗位聘任与管理办法。加强工作监督。制定《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广大教职员工的师德行为,对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反面事例等定期通报。健全培训机制。将师德教育纳入新进教师职前职后培训课程,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业务能力双重培训。印发《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摘录)》等解读资料,开发《习语100句》系列案头书、手中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卡,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及校园主干道及楼内的师德师风专栏。多渠道、多方式、常态化引领广大教职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三、聚力深化价值引领,思想建设“凝心提质”
发挥课堂铸魂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围绕“品德高尚、品质优秀、品位高雅”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构建“4+2+N”思政课程育人体系。学校建立覆盖革命战役纪念馆、社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合作企业、脱贫攻坚一线的实践教学基地,打造“朋辈思政课”“乡村思政课”“企业思政课”等思政名片,开展实践教学100余场。学校创设“三融三向”递进式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建构“四阶双融”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将“知情意行”四阶段成长阶梯与“学教并重”的教学路径融合推进。建成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双高”建设期内结集课程思政案例集10本、优秀课程思政示范课100门。学校被命名为济南市首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基地,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丰富师德师风培育涵养形式。创新宣传形式,在学校官网发布师德典型系列报道;积极推送弘扬师德师风的主题影视及文学作品;自主创作《我和我的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微视频,培养广大教职员工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四、聚力选树师德榜样,队伍建设“层级提优”
创新师德教育方式,强化团队建设。梳理“济南职业学院教师团队建设案例”,建成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等8类54个创新型团队,总结形成“宏观布局、系统构建、架桥铺路、环境创新、自主评聘”的实施路径及建设经验。通过名师榜样引领、团体带动提升、教师交流互助等形式,激发教师涵养师德的内生动力。建成“五力并举,分层分类”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五力”,即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国际化职教能力五种核心能力;“分层”,即新任教师——成长教师——骨干教师——主导教师——专家型教师的职业发展层级路径;“分类”,即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
五、聚力完善评价体系,作风建设“创新提效”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修订《师德师风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师德师风考核评议制度》,形成“联系工作实际、统一操作程序,规范考评环节,细化考核流程”的实施路径,使评价内容更合情合理,评价程序更具体可行,实现了作风建设的新突破。建章立制与多元评价相结合。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形成“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四级评价体系,把教师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开发“泛雅平台”评教功能,对教职工的师德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检查常态化。对师德违纪案件“零容忍”。面向全体基层教师开展“师德师风”学习与测试活动,将各类师德规范纳入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必修内容。以学促改,以测促学,助推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强化师德师风考核结果应用。将师德师风评价考核作为人才引进、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优树模、绩效奖励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实施“量化+质性”综合评价,在量化赋分标准中将“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规范”作为首要量化要素。
近年来,学校以担当作为、负责任的态度系统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形成了“主体责任清、工作部署明、各级落实好、教师自律严”的良好局面。
案例九:多措并举 全面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烟台职业学院
烟台职业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拓宽思路,统筹规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工作举措
(一)坚持党建引领
一是落实教师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优化教师党支部设置形式,做到与教学、专业、教研室相对应。通过基层党组织换届,把教师党支部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健全、作风过硬、富有活力的战斗堡垒,为学校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制定完善《教学系部党总支委员会议事制度》等15项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党务工作流程20余项,使教师党支部各项工作“都有制度管控、都有流程遵循”,充分发挥党支部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将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优秀党员教师选任为教师党支部书记。目前,24个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比例达100%。强化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方法,每年至少进行1次集中培训、开展1次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等,全面提升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水平。严把教师党员发展质量关,2018年将党员发展工作列为党委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注重从优秀青年教师、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
三是注重基础保障建设。配齐配强党务工作力量,配备专兼职组织员18名,确保每个教学系部配备至少1名专职组织员和一定数量的兼职组织员。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学校按照每个教学系党总支2—4万元、每名党员200元的标准,每年从行政经费中划拨近100万元用于改善基层党组织党员活动场所或开展活动,同时,将党委留存党费的60%划拨给基层,确保每个支部都有阵地保障和充足经费。
(二)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一是强化思政铸魂。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等,引导党员教师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爱党护党为党,敬业修德,奉献社会。
二是开展教师培训。围绕教师成长与职业发展,以新入职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中青年教师培养为着力点,以职业教育发展和教师职业规划为落脚点,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师培养模式。新入职教师培训围绕校情校史认识等方面展开,切实增强师德建设的实际效果。
三是拓展思政工作阵地。2021年,建设网络文化中心——山东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分中心网络文化中心(烟台职业学院)暨烟台职业学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成立烟台职业学院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政研究中心;邀请专家进校进行师德师风专题培训,举办高端思政讲座;开展师德师风应知应会测试,加强思想引领和宣传教育,常态化推进师德培育涵养。
(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一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出台《烟台职业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将师德师风工作列入学校每年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计划,健全师德师风建设机制,促进师德建设规范开展。
二是以考核评价为保障。健全师德评价机制,构建“教学督导、教师互评、学生评教”的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每年对全校教职工进行师德考核,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系(部)一方案”原则制定考核方案,科学设置考核评价内容,规范师德考核程序,创新师德考核方式,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将师德师风建设列为教师招聘考察的重要内容并贯穿工作始终,在教师职称评聘等环节坚持师德第一标准。
三是以专项整治为导向。制定《烟台职业学院“树师德正师风”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等,明确职能分工,强化理论学习,深化师德警示教育,紧盯网络舆情,做好舆论引导,集中全面摸排,强化督导检查,严肃教育教学底线红线,开展师德失范行为月报,规范师德师风行为,筑牢思想政治防线。
四是以榜样示范为引领。积极推进典型选树,持续开展“师德标兵”“师德模范”等评选活动,营造争先创优、见贤思齐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制定学校师德模范评选方案,分别于2017年、2021年开展了两届师德模范评选,共评选出64名师德模范。通过校内文化阵地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在官网搭建“师德师风”平台,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师道”等专栏;每年充分利用节日和纪念日,落实“为教师亮灯”公益活动,通过多种媒体平台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营造尊师重教、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二、落实成效
(一)党支部基础牢固坚实。通过合理设置教师党支部,进一步提高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近年来,教师党支部工作成绩突出,2个教师党支部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建设单位、1个教师党支部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魅力小青核”等典型获烟台市组织系统特色工作一等奖。
(二)品牌项目培育系统深入。充分发挥“双带头人”工作室“样板田”“示范区”作用,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教师党支部建设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整体提升。扎实推进各级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推进“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亮点”活动,涌现出“红色引领,匠心引擎”等一批内涵丰富、载体稳固的优秀党建品牌。
(三)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2人、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4人、齐鲁首席技师1人、烟台市首席技师10人,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各类科研奖励500余项,建有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
案例十: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海尔学院
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关键。发掘和强化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充分发挥好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作用。
一、认清课程思政对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一)抓好课程思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长期以来,学院部分教师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事”的错误认识。要推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首先要搭建起所有人员、所有课程都具有思政教育功能的“大思政”教育格局,使“三全育人”的理念深入人心。学院号召所有课程教师共同挑起思政教育的担子,共同发挥育人功能,将思政元素渗透和贯穿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二)抓好课程思政有助于深化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学院坚持“让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的原则,每月开展1次全体教师集体政治学习活动,每学期开展1—2次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坚决做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通过学习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通过学习和历练打造过硬的政治素质,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引领学生追求真理,怀揣理想,成长成才。
二、着力以课程思政推动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一)发挥学院在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引导作用。以课程思政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关键要把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工作与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水平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围绕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执教能力开展培训。为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学院邀请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子林来院举办“课程思政建设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专题培训;邀请齐鲁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成员苗旺以“从理念到行动:课程思政再认知与‘四步法’实施路径”为题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线上培训。
二是开展课程思政公开课教研活动。学院每年开展课程思政公开课教学,听课教师评课议课。公开课的主题是围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开展的,更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有力措施,对帮助教师进一步提高师能、端正师风、注重师表、培养师德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是为教师搭建师德师风交流平台。组织开展“榜样的力量”师德典型经验交流会等活动,通过学院优秀代表现身说法,表达了新时代职业教育人应该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立德树人,聚焦职教改革,锤炼师德师风,提升育人本领,为实现现代化职业教育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决心。引导大家向典型学习,向榜样学习,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
(二)发挥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中增进师德自身修养的主动性。教师和学校是师德建设的主要实施者,其主动性、积极性是决定教师师德素养水平和师德师风建设成效的根本因素。以课程思政推动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最关键的是要教育引导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时坚持用好方法,练好基本功。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主体责任。坚持全方位行动、有步骤实施,通过全体教师大会、集体政治学习、“三会一课”、课程思政公开课和示范课、每年观看《榜样》节目等形式,营造浓郁的立德树人氛围,使每名教师体悟到教师职业神圣的育人职责,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是把价值引领有机融入成果导向。要求教师按照“学生中心、结果导向、持续改进”的要求优化教学过程,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意识,对开展课程思政需要挖掘的内容、融入的设计、教学的实施、课堂的效果等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锤炼高尚道德情操,不断提升师德素养。
(三)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在推进课程思政规范化建设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课程思政的不断实践转化为有效的制度机制,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破解师德师风建设难题。
一是夯实学院的具体职责,把以课程思政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院的年度工作任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为以课程思政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是将“全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作为专业教研室的年度工作任务,学院提供大力支持,形成协同效应。
三是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使教师党支部成为课程思政与支部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互动提升的基础平台。
学院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引导教师把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努力用高尚的师德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
【来源:2022年8月29日《山东教育报》】